秋日傍晚的中山,最愜意的事莫過于去河邊走走。家住岐江河附近的王先生說:“你看這河面,碧波蕩漾,帶孩子過來玩,熱鬧又舒心。”
五桂山街道的沙爺河,也成了居民的“休閑寶地”,2.4公里的溪邊慢行道旁,香樟遮出涼蔭,竹林、紅花楹、藍花楹、勒杜鵑湊出滿眼生機。市民陳姨笑著說:“以前哪敢想河邊這么美?現在每天來散步,心情都好!”

這生動的一幕幕,正是中山全域“水改”攻堅結出的碩果。近年來,中山以“五大直面”姿態全面推進治水工作,一場深刻的水環境變革就此展開:城鎮建成區已基本消除黑臭河涌,全市106條主干河涌基本消除劣V類;水污染治理核心工程基本完成,央督以來新建管網6909公里,新建、擴建17座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能力從央督時123.5萬噸/日提升到225.5萬噸/日,農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從央督時的25%提升到99.1%;14.2萬畝養殖池塘完成尾水排水治理改造。
如今,一條條曾經的黑臭河涌,已蛻變為“生態河”“經濟河”“打卡地”,沿河宜居宜業、親水樂水的城鄉新風貌逐步顯現。這不僅徹底扭轉了過去被動的治水局面,更讓市民重拾對水環境的信心。乘勢而上,中山正開啟美麗河湖建設新征程,以“水改”賦能“百千萬工程”,加快繪就美麗嶺南水鄉新圖景。
來源: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