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水利部近日聯合發布《節水裝備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點節水裝備取得突破,節水裝備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節水裝備龍頭企業和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等;到2030年,構建覆蓋全面、技術先進的節水裝備體系,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性的節水裝備供給能力持續增強。
    水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戰略資源,節水裝備是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重要載體,也是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基礎和支撐。據了解,工信部深入實施工業水效提升行動,完善工業節水政策標準體系,推廣先進節水技術裝備,優化工業用水結構,過去十年里,我國以工業用水總量“零增長”支撐了年均5.7%的工業經濟增長,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同期下降50%以上。但同時,我國水資源面臨嚴重短缺,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具體到工業領域,2024年工業用水量為971億立方米,約占全國用水量的16%,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為24立方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
    《實施方案》重點關注生產工藝流程中耗水量大的通用設備,圍繞推動供水、用水、回用裝備發展和數智化轉型4項重點任務,提出節水裝備亟需攻關的關鍵零部件、材料和工藝等,通過“點”上突破,構建涵蓋材料研發、裝備制造、系統集成的節水裝備產業鏈“線”式協同,實現全流程、多場景的“面”上節水。在優化產業創新發展環境方面,圍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完善標準體系、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出支持重點行業用水設備更新及技術改造,加快節水裝備重點領域急需標準研制,開展節水法規、政策、標準、技術培訓等。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