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時期是四川省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承上啟下的攻堅階段,更是全面推進美麗四川建設、打造美麗中國先行區的重要窗口期。面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外部環境和“在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上持續發力”歷史使命,“十五五”時期,四川省要進一步增強上游意識、扛牢上游責任、強化上游擔當,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實現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切實維護生態安全,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
高質量實現碳達峰目標 全力推進碳達峰行動。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綜合評價考核制度,逐年編制省、市(州)溫室氣體排放清單,加強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管控,健全重點用能和碳排放單位節能降碳管理制度。
創新推動碳市場機制建設。擴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范圍,積極參與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創新區域碳普惠機制,促進“碳惠天府”等發展,加快構建碳足跡管理體系,開展產品碳足跡綜合試點和碳標識認證試點。
強化重點領域低碳發展試點示范。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打造一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城市、園區、企業和項目,推進綠色低碳城市建設,確保成都市、樂山市、宜賓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如期完成國家碳達峰試點任務,有序開展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建設。
加強氣候變化不利影響和風險應對。加強氣候變化觀測和風險監測評估,積極應對高溫、干旱、暴雨等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強極端氣候條件下基礎設施、農牧業、林草業、水資源、人體健康等領域氣候韌性。
全面推進經濟社會綠色轉型 優化調整空間結構。深入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產業、能源和交通運輸結構調整中的應用,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水、大氣、土壤、噪聲、地下水等環境要素空間管理的統籌銜接。
優化調整產業結構。聚焦六大優勢產業以及鋼鐵、造紙、建材等傳統產業,實施綠色升級改造以及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生物技術、新能源裝備、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
優化調整能源結構。持續推進水風光氫天然氣等多能互補發展、清潔能源消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深入實施“電動四川”行動。
優化調整交通運輸結構。積極推進長江(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渠江等高等級航道建設,大力推動大宗貨物和中長距離貨物運輸“公轉水、公轉鐵”。大力推動中重型商用車新能源化,加強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
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全面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提升鹽泥、電解錳渣、赤泥、磷石膏等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
以更高標準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加強大氣綜合治理。強化精細管理和科技支撐,大力推進NOX與VOCs協同治理,加強重點工業企業深度治理、柴油貨車污染治理、面源治理等,提升工業鍋爐、爐窯清潔化生產水平,強化揚塵、餐飲油煙、秸稈禁燒管控。
穩固水環境治理成效。以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為引領,統籌推進水環境、水資源、水生態、水安全、水文化、水經濟“六水共治”。關注良好水體保護,聚焦重點小流域開展初期雨水削峰、汛期污染強度控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提升城鄉生活污水收集處理效能。
推進土壤安全利用。以支撐更高水平“天府糧倉”建設為引領,嚴格實施農用地分類管理,完善建設用地準入監管體系,加強涉重金屬排放單位監管,持續推進受污染農用地溯源整治,強化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高風險地塊風險管控與治理修復。
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加強城鄉生活垃圾、農業廢棄物、建筑垃圾、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等源頭減量和無害化處置。強化危險廢物監管,著力補齊生活垃圾焚燒飛灰等特殊類別危險廢物利用處置短板。
持續加大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力度 優化生態安全格局。筑牢“四區八帶多點”生態安全格局,持續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和勘界定標,高質量推進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加快若爾蓋國家公園創建。
加強重要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提高長江、黃河上游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完善森林資源保護發展長效機制,全面落實草原保護制度,完善濕地保護管理體系。精準實施生態修復,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強橫斷山南段、岷江—橫斷山北段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建設,持續優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空間格局,強化珍稀瀕危動植物、旗艦物種和指示物種的保護,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
強化生態保護監管。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以大熊貓國家公園、若爾蓋濕地、“六江”生態廊道等區域為重點,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等專項行動,強化生態保護修復監管制度建設和統一監管。
謀劃實施一批重大工程,推進一批重大改革,出臺一批重大政策 在重大工程謀劃方面,重點關注具有全國性作用或跨區域影響的重大工程,包括但不限于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保護與修復項目、成渝地區環境綜合治理與環境質量持續提升項目、四川與周邊省份毗鄰區域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工程等。
在重大改革推進方面,應具有區域帶動效應、示范效應,包括但不限于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資源環境權益交易價格改革、成渝地區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等舉措。
在重大政策制定方面,應突出解決生態環境全局性、前瞻性、關鍵性重大問題,包括但不限于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實施意見、川渝地區生態保護補償實施意見、四川省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實施意見、四川省排污權交易暫行管理辦法等政策意見。
作者單位:四川省環境政策研究與規劃院
來源:中國環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