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10時30分,在周至縣馬召鎮上馬村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北干線穿越引石過渭供水工程施工現場,現場指揮人員揮動紅旗,基坑內數臺挖掘機齊頭并進,隨著最后一節箱涵被推送到位,為期50天的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北干線穿越引石過渭供水工程完成。
“引石過渭供水工程是從石頭河水庫引水供給咸陽市區。引漢濟渭工程北干線需要從底部穿越引石過渭供水工程管道,既要保證安全供水,又要保證施工安全。”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渭北分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長張樂說。
9月以來,持續降雨給工程施工帶來不少影響。施工人員根據天氣預報,有效利用施工窗口期,加大人力和設備投入,派駐專人緊盯現場安全質量,優化施工方案,全力減少施工過程中管道對周圍土體的擾動。
2023年7月16日,歷時十余年建設的引漢濟渭一期工程先期通水,奔涌的漢江水穿越秦嶺輸水隧洞流向西安,秦嶺南北同飲一江水成為現實。
“僅今年上半年,引漢濟渭工程向西安供水1.19億立方米,占主城區用水量50%以上。工程通水以來,已向西安供水超3億立方米,供水、發電、防洪、生態等功能得到顯著發揮。”陜西省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韓宏說。
當前,引漢濟渭二期工程建設正全速推進,北干線預計今年底全線貫通。
水利關系國計民生,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支撐和重要帶動力量。
“十四五”以來,陜西水利建設投資規模持續攀升、屢創新高,一大批惠及民生的重點水利工程開工建設,國家級重大項目加快推進。
10月16日,渭南市臨渭區故市鎮板北村種糧大戶張夏在地里忙活秋收事宜。
“今年夏天高溫少雨,多虧了交口抽渭灌區穩定的水源,玉米足足澆了3遍水,扛過了干旱。”張夏說。
今年夏灌工作啟動前,省交口抽渭灌區渠首樞紐改造工程進水閘通水試運行。
“新啟用的進水閘,引水有勁兒,增加了機組出水流量,渠首引水流量最高達每秒39.5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夏灌抗旱。”陜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總規劃師韓延安說。
省交口抽渭灌區渠首改造項目是省級重點水利建設項目,是灌區“十四五”糧食安全灌溉重要水源工程,肩負著為126萬畝農田提供灌溉用水的重任。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延綿交錯的渠系、滋潤田疇的清水,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堅實保障。
今年以來,省交口抽渭灌區渠首累計引水3.6億立方米,灌溉各類作物330萬畝次,創灌區1970年建成全面通水以來的最高紀錄。
“十四五”以來,陜西立足全省水資源稟賦條件、地理水系基本特征,聚焦南北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生態環境整體脆弱等短板弱項,深入踐行“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謀劃構建“兩域貫通、三區互聯、多庫聯調、五縱十橫”的陜西水網總體格局,建設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強保障、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陜西水網主骨架正在加快形成。
截至今年6月底,“十四五”以來陜西累計完成水利投資1928.5億元。
10月16日,在東莊水利樞紐工程建設現場,樞紐大壩巍然矗立,塔吊林立,機械轟鳴,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
“截至目前,樞紐大壩混凝土澆筑189.24萬立方米,占澆筑總量的97.5%;最高壩段澆筑至806.8米高程,已有18個壩段完成封頂。”陜西水務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東莊水利樞紐工程是目前國內唯一在建的具有調水調沙功能的水利樞紐工程,也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今年11月工程將實現大壩下閘蓄水,2026年底完成主體工程建設任務。
“十四五”以來,陜西搶抓國家“兩重”項目重大政策機遇,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及省級資金支持水利建設;積極推動央企、民企進陜參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擴大水利投資。
截至今年6月底,陜西開工建設引漢濟渭二期、東莊水利樞紐、延安王瑤水庫擴容工程、蔣家窯則水庫等一大批惠及民生的重點水利工程;正在加快推進引漢濟渭三期工程、東莊水利樞紐供水工程、漢中焦巖水庫灌溉供水工程等項目的前期工作。
目前,斗門水庫北池庫區已建成蓄水,南池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榆林黃河東線馬鎮引水工程黃石溝水庫大壩封頂;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初步設計已通過水利部初審……
“十四五”以來,三秦大地上一個個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全面提速,縱橫交錯的水網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
來源:陜西日報